退出长者模式
溧阳科学编制地名规划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发布日期:2018-08-27

随着溧阳市接轨南京,高质量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持续推进,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等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新时期地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根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要求,将编制地名规划作为成果转化工作内容之一,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出台《溧阳市城区地名规划(2016-2035)》,于今年8月经溧阳市人民政府审议批准并颁布实施。

一、深入调研,准确把握溧阳人文基础

地名,因人文而起;人文,因地名而袭。地名在历史的演变中,承载的不仅是地理信息的标志,而且是地方文化的记忆,是先民智慧的遗存,是生息繁衍的归属。溧阳历史悠久,因地处古溧水之北而得名。据县志记载,春秋末期,楚吴边界就有溧阳地名。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始置溧阳县。唐朝许坚在《游溧阳下山寺》中有云:“地枕吴溪与越峰”。吴越,即江南,溧阳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

溧阳地胜名士多。三山一水六分田,地枕越峰与吴溪,鸡鸣一声三省闻,异哉仙境在人间。在这块江南福地上,伍员奔吴,义女赐浆;蔡邕隐居,读书斫琴;李白登临,放歌抒怀;孟郊苦吟,迎母濑上;曼生艺事,砂壶传世;平子量才,新闻翘楚……扁担河、读书台、北湖亭、射鸭堂、玉华山、马家村、沙涨荡、千里湖……每一个地名,几乎都有一段历史的过往;每一个故事,几乎都与地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高度重视,科学编制城市地名规划

(一)形成合力,全力推进。为确保地名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展开,溧阳市民政局及时召开党委会,把地名规划编制工作上报为溧阳市18项重点工程之一,将职能部门的任务转化为政府督导任务,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编制《城市地名规划》过程中,溧阳市市长徐华勤同志给予高度关注,连续3次亲自主持召开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讨论会,明确提出了地名命名要做到“依法依规、尊重民意、传承文化、维护稳定”的指导原则,从而保证了地名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摸清底数,科学编制。近年来,随着溧阳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城市新区建设及旧城改造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老地名逐渐消失、新修道路不断扩张、延伸,随之出现了先建路后命名、一路多名、有路无名、名不符实等现象既影响城市的形象,也降低了城市品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及时会同市规划设计院组织人员深入街头巷尾、查阅史籍资料、开展走访座谈,详细核实相关地名信息。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城区相关地名的来历、含义、历史沿革和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民情及城市未来规划用途等状况,为确定地名规划的设计和理清思路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突出特色,彰显文化。在规划思路和地名采词上,我们坚持传承溧阳历史文化,突出溧阳山水特色。一是坚持与历史地名保护相结合。加强历史地名普查成果应用落地,把一批名山、古村、古建筑、历史名人、历史典故等优秀传统文化派生使用到新地名设计中,将伍员山、观山、吴冶岭、甘露寺、伍子胥、欧冶子、孟郊、蔡邕、焦尾琴等应用到道路命名中。二是坚持与全域旅游工作相结合。我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我们在通往景区主干道地名设计中注入旅游文化元素,命名了一批有旅游指向性的道路,如:“天目湖大道”、“竹海大道”、“瓦屋山大道”、“曹山路”、“水母山路”、“金牛山路”等,美化了城市形象,为广大群众使用和国内外游客观光提供了便捷。三是坚持与撤迁村名保护相结合。重点在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燕山新区的开发建设中,按照就近使用的原则,将一批已消失或即将消失的自然村名(例如:五潭渡、草溪圩、班竹、皇仑、黄墟等)派生为路名,留住乡愁、留住记忆。

三、完善机制,确保地名管理健康透明

在编制城区地名规划的同时,溧阳市积极建立健全地名公共管理和服务机制,确保地名管理工作规范有序,不反弹。

(一)建立重大地名征集机制。针对重大或有重要影响的地名命名,按照“社会征集—专家论证—政府决策—媒体公示”的程序进行。首先,通过报纸、网络等方式,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地名;其次,对征集的名称进行整理,交地名专家组论证,形成建议方案;第三,将建议方案报市政府批准;最后,将正式命名的地名向社会公示。通过重大地名公开征集机制,我市命名了“燕城大道”、“南山大道”、“千里湖”等一批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地名。同时,通过系统梳理征集到的各类地名,建立了“历史文化、长寿文化、茶乡文化、旅游文化、自然地理”5大系列的备用地名库。

(二)建立争议地名协商机制。开发商在住宅区命名申请中,为了促进商品房销售,常有“求大、求洋、求怪”的思想,申请如:“燕山壹号、皇家首府、半山公馆”等违反规定的地名,给规范地名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为此,溧阳市建立了争议地名协商制度,对有重大争议的地名命名,由市地名办召集协商会议,邀请申请单位代表、驻地镇政府代表、地名专家组成员、部分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等参加,按照“开发商陈述理由—各方综合评议—专家组科学论证—地名办明确意见”的程序,通过多方协商,化解争议,纠正错误,达成共识,确保地名命名质量。

(三)建立历史地名保护机制。溧阳市政府将历史地名保护纳入政府工作内容之一,全面启动历史地名保护工作。溧阳市地名委员会出台《关于加强历史地名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历史地名普查的通知》,成立了溧阳市历史地名文化调研组和镇历史地名普查工作组,全面开展历史地名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目前已由溧阳市政府发文公布了3批(共计150个)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主办单位:常州市民政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10-11楼

电话:0519-8568157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1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