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城门演变有渊源——常州城东的门
发布日期:2021-08-12

常州的城事和人口演变从宋代以后才有文字记录,此间人口从增减的不稳定转向了稳定增长,户数也迅速增加。集居地也慢慢分散在城市各个城厢,并未像唐代一样集居在几个点或区域。根据《太平·寰宇记》载,常州太平兴国时期(977-984),人口为 55552 户。《元丰九域志》载:熙宁年间(1068-1077),主户为 90853,客户为 45508,总户数为136361,而《宋史·地理志》记载,崇宁元年(1102),为 165116 户。靖康之难,北方人口再次大规模南迁,宁、镇、常、苏、杭为宋高宗等族人及百姓逃亡的主要线路和落脚点。建炎三年(1129),高宗曾令杭州宋臣县舟往常州迎“济衣冠、军民家眷”,不少南下移居者定居于此。平江府苏、常、润、湖、杭等士大夫渊薮,天下贤俊多选避地于此。

继永嘉南渡之后的靖康之乱后,常州人口达到了又一次高峰。明《永乐常州府志》中引《大德毗陵志》保留了淳熙年中(1174-1189)的人口数字,主户 168761,客户 109478,总户达到 27 万之多,较之太平兴国年间,百年间一下子增加了 5 倍。武进晋陵两县的户籍就在 15 万~ 16 万人左右。

根据明永乐《毗陵志》引泰定《毗陵志》的记录,元泰定时期(1324-1328),常州录事司为 4223 户,21800 口。而至正二十七年(1367)录事司诸户计为 6057 户。录事司根据《元史》卷九一《百官志》记载:“录事司,秩正八品、凡路、府所治、置一司、以掌城中民户之事,因此,凡设录事司的城市,人口记录在案的都是官方的数据。常州的录事司在全国统计数据准确率位居全国第四位,仅次于汴梁东京、临安杭州和苏州府。

有史料记载,至清末民初,常州城区的面积和人口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时城区面积为8.896平方公里,人 口 为 10.09万,比元代的统计数字少掉了 5万~ 6 万人。人口多寡直接影响人员流动,也会对人们进出城门产生影响。

通吴门,俗称东门,因出城往东可通达吴郡(苏州),称为常州城东的门,故称。始建于吴天祚元年(935),筑罗城时设该门,也是常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门。城高二丈五尺,筑以城砖基石。城外有城壕,宽十六丈,深八尺,直通东水关。箭楼门内的域城规模大,形成后来的域城巷。出域城为东门直街,北边连接东西狮子巷,南边有东水关,东水关是控制运河与市河的船舶航运缴纳税赋的关口,为此通吴门是本邑东边最重要的交通要塞,控制了水陆交通和漕运。出东水关即连接元丰桥。

通吴门是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必经的陆路城门。出通吴门东门直街就是东南丛林第一寺的天宁寺,往东延伸至政成桥(白家桥)。旧时的通吴门天宁寺一带异常繁荣,不但庙会兴盛,而且农历七月三十是通吴门(东门)庙会的代表,城内城外连绵数里,人山人海,明清时期,漕运货运,香客码头,与运河两岸的枕河人家、水阁吊楼以及临河建筑,形成了江南水乡的特有风光。

 

主办单位:常州市民政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10-11楼

电话:0519-8568157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1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