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城门沧桑多故事——文在门斯文在兹
发布日期:2021-10-09

文在门,又称新西门,位于常州子城西城墙中段。民国十一年(1922),虹桥至莲子桥之间有了新马路。之后,常州府前东、西横街拓宽。民国十九年(1930),为贯通新马路(今怀德北路)与市内(东、西横街)道路,在城西城墙(文在桥西)新辟城门。因门旁即为常州府学与文庙,于是取自府学前牌坊中文天祥“斯文在兹”中“文在”二字,把城门叫作文在门。显然,城门名称,源在府学与文庙。

常州历来重文。府学文庙是古代常州地区行政机构培养人才的官办教育机构。府学是培养人才的学校,文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历代封建王朝尊孔备至)。常州文庙始建年代不详,但至少在唐肃宗年间(756761)常州刺史李栖筠在文庙内创办府学前就有。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府学文庙重建于城西南,即现在的市二中内。随着常州科举考试成绩的提升,如宋大观三年,全国殿试共300多名进士中,常州就中了53名,常州府学文庙在历任地方官的重视下不断修缮扩建。常州“千年府学,五朝文庙”、“读书圣地”的声誉鹊起。自科试起,常州府共出进士2920名,其中状元15名,榜眼8名,探花11名,出了唐荆川、孙慎行、庄存与、赵翼、洪亮吉等一大批影响深广的文武之才。

常州府学文庙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屡毁屡建,是常州庙学合一的儒学圣地,为常州奠定了千年文脉,是常州千载读书地的有形载体,后来在科试制度终止才趋于淡化。1924年,在府学文庙倾圮的原址,一批社会贤达几经努力,在上面创办了“私立常州初级中学”,1952年更名为常州市第二中学。

常州府学文庙现存格局为清光绪二年重建时形成。在文在门东边,“左学”为常州西横街小学,“右庙”部分为市二中所在地。市二中内的历史性主体建筑,是20世纪90年代保护性复建。现在存有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及明清名家书碑、清代古匾。后根据历史记载,又修缮了门楼、古碑廊、荣赐亭、进贤坊、荆川亭、瓯北亭、古井等。踏进校园,可以同常州府学文化近距离接触,受其熏陶和滋养。

尽管20世纪50年代初,为扩大城市交通,适应新的交通流量,在保存文在桥的情况下,拆除了城墙文在门,但常州府学文庙旧址上依然留存,对传统文化的保存和承继,没有消失,文在门起名的内核仍在。即便从新时期学校制定的“八礼”、“四仪”,以及学生守则上,都还能读出常州历史文化的渊源和文化发展的脉络。并由此,在市区其他旧时县学文庙地,其含国粹在内的文化内涵,也得到了较好的传承。

文在门已拆,门里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常州永留。

 

主办单位:常州市民政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10-11楼

电话:0519-8568157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1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