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常州在全省社会救助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
发布日期:2024-03-21 |
3月14日-15日,2024年全省社会救助工作会议在徐州召开,常州在会上就《完善动态监测机制构建综合救助格局》作典型交流发言。 近年来,常州市民政局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要求,以全国“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地区建设为契机,持续完善动态监测机制,不断强化主动发现、综合救助,及时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织密兜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突出党建引领,锻造联动救助“强引擎” 会同市委组织部、政法委出台《关于推进“党建+社会救助”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实施“四强化四提升”行动,全面落实各级党组织社会救助工作责任。制定社会大救助体系部门协同工作清单,明确政法、公安等18个部门在主动发现体系中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四级工作清单,涵盖流程建设、业务培训、信息使用、线索摸排等12项具体任务。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发挥“信息核对、智慧救助、服务指导、培育发展”“四位一体”的枢纽功能,打造衔接互通的四级网络,开发经济状况核对信息采集手机端程序,通过线上采集信息实现前置核对,核对结果反馈周期缩短至7个工作日。开展专项培训近70场,培训人员超5000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救助服务能力。 突出数智赋能,绘就动态监测“全景图” 牵头协调全市14个救助相关部门打造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建成救助资源库,实现32项救助业务“一门受理、一网通办”;汇聚50多项数据,建立救助对象数据库,涵盖低收入人口、残疾人两补、困境儿童、困难老年人、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对象。为全市6万多名特殊困难对象建立“一户一档一策”家庭电子档案,汇集每个家庭政府救助、社会帮扶、网格走访等20多类近180个数据项目,使用权限下放至镇、村,为基层精准施策提供大数据支撑。统筹规划包含大额医疗支出、重大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家庭主要劳动力去世、新增重残人员五个场景的主动预警体系,通过预警信息共享至镇(街道)、网格员等基层服务力量,指导各方有效参与困难群众摸排走访,进一步做实做细“政策找人”。目前已累计推送困难群众信息2.7万多条。联合市委政法委出台相关文件,将社会救助相关工作列入网格化管理入格事项,将全市1.3万名网格员纳入救助体系,目前已累计接收网格员反馈信息6.2万条,主动救助困难群众700多人次,进一步提升了救助服务效能。 突出政策衔接,织密综合帮扶“保障网” 在基本生活救助方面,细化政策规定,降低低保准入门槛;低保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1020元,城乡特困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达每人每月1945元和1326元。落实特困照料护理新标准,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重度/中度)、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具备生活自理能力三档分别达到每月1500元/900元、342元、200元;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条件由省定低保标准的1.5倍提升至6种特殊情形的2倍。在专项救助方面,联合住建部门对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开展专项排查“回头看”,推动水费、天然气费减免扩展到四类低收入人口以及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高天然气费减免额度。在临时救助方面,对临时救助政策进行优化,完善支出型临时救助财产认定条件。去年全市临时救助8399人次,支出资金764.1万元,救助金额同比增长21.3%,其中,非本地户籍人员108人次,近20万元。对特殊困难群体排查中确定的3000多户重点帮扶对象,全部明确镇、村两级帮扶责任人,并落实好“三个一”关爱举措;针对这些对象的基本安全,2023年投入100多万元实施“暖心护航”关爱行动,通过安装智能监测设备、线上线下及时响应等措施,确保对象发生安全风险时能够及时得到救助。联动慈善总会实施多个慈善救助项目,“冬暖夏凉”项目为全市1.2万户低收入人口每户赠送200度用电,“常有众扶”微心愿项目为全市1600余户重点帮扶对象安装空调或发放爱心包,“慈善助医”项目对低收入人口符合条件的个人自付部分医疗费用进行“非申即享”救助,非本地户籍人员“临时救助+慈善救助”联动项目为符合条件的非本地户籍临时救助对象增添温情关爱。 |
主办单位:常州市民政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10-11楼
电话:0519-8568157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