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美丽传说桥动人-- 西水关桥设关隘
发布日期:2025-08-29

西水关桥在今西灜里城墙东。桥名跟古时常州西门的水关设置相关,这里的桥下水道设有大水关(相对于运河支流在朝京门不远处北入虹桥段的小水关而言)。宋明以后,常州地区几临争战,城门水关显得尤为重要。明洪武二年,汤和建的常州新城,其城墙从西水关桥上穿过,桥下设有木栅门控制着城内外船只的进出。古时船行水道为主要交通方式时,水关一闭,外来船只便受阻于城外,只能等候,同时也是官府收费收税的关隘;而和平时期水关一旦开启,多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常州街坊市井,外人外货也即方便到达。西水关桥,就设在这段水关之处。如今约20米长、5米宽的现代化钢筋水泥小型桥梁西水关桥,静静地横卧在城西一角,连接着横兴路和西灜里街市,桥东原有尚书码头,人们大都已对它熟视无睹,甚至,许多地方史书也懒得记它,但这无损于它曾经重要的昨天。它的过往曾和常州的土龙嘴、龙兴禅院密切关联。

西水关桥横跨的运河,是春秋晚期吴王夫差欲伐齐称霸中原所挖,史称漕渠,也即常州所称前河(古运河),是江南大运河的早期段。大运河常州段历史上第一次向南大改道是在五代时期,刺史徐景迈筑罗城,开凿城濠于运河南,也称江南运河。由西而来的长江水,至此叉开,一支向前河(漕渠),一支向江南运河,交汇处形成一半岛形尖状,如龙舌,故俗称土龙尖、大龙嘴,也叫土龙嘴(由土筑成,相对于石筑而成的石龙嘴)。这里,古时为郡中名胜。除了江南运河与漕渠夹角形成地理形胜外,宋、明城墙在侧,城西水关又设于此,且江南大驿站毗陵驿,宋时在西水关桥东侧天禧桥堍的荊溪会馆,到清代逐步移至西水关桥西侧的篦箕巷。在竹树清幽的龙尖之上,“西城晚眺”、“城郭风帆”,以及“篦梁灯火”、“文亨穿月”的城西美景,近在眼前。土龙尖上,旧时更有佛地龙兴禅院。

明万历年间,龙兴禅院由城中移至西水关处的土龙嘴,形成环境幽绝、殿宇庄严的佛境。在我国宗教史上,常州占有重要地位。而这种地位和运河边依河而筑的大小寺庙密切相关,“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龙兴禅院,便是当时一座重要的佛家禅院,是常州儒道佛“三教圆融”形成的载体之一。佛禅治心,这里,有一位高僧德山。

德山由浙来常,驻土龙尖上。供奉有观世音菩萨的龙兴禅院,时为简陋。德山年轻时在浙地出海营生,被诬为海盗,受冤进狱17 年,出狱时身无一文,削发为僧。遇高师授法,德山佛道渐深,云游到毗陵西水关桥处。他悟性高于众徒,但仍坚持苦行、修心。自己穿着破旧,吃食简单,但每有化缘或募资,都一心为了重修禅院,后也果真在院新建五殿,使院初具规模。如愿后,德山淡待名利,隐而退之,悄然云游别乡。因了德山的佛心和功成,龙兴禅院晨钟暮鼓,香客渐多,香火日盛,知名四方。直至当代 1986 年,常州市内文物普查时,禅院尚存部分殿迹,可惜未入古建筑保护之列,后被拆除。现在旧址(西水关桥相邻南侧)上建有垃圾管理站。

西水关桥处,龙尖、水关的地理形制仍在,但人们对于如当年太平军和淮军因水关争夺而起的激战,以及对于如禅院出过高僧的记忆已渐行渐远。

 

主办单位:常州市民政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10-11楼

电话:0519-8568157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1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