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英烈故事月月学(2016年4月)
发布日期:2016-04-03

击碎旧世界的惊雷

——张太雷(1898-1927

四、为建立统一战线操劳  力促国共合作

根据列宁提出的“共产国际应当与殖民地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联盟”的思想,共产国际不断派出代表同孙中山联系,争取孙中山和苏俄结盟,并帮助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第一个见到孙中山的是共产国际使者维经斯基(又名伍廷康)。1921年6月,共产国际又派马林来华,他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接着开始帮助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马林根据列宁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以及中国的具体情况,多次建议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结成革命的政治同盟。马林的意见开始不能为陈独秀接受。1921年8月,张太雷奉命回国,担任马林的助手和翻译。9月,陈独秀被捕,马林在张太雷的协助下,真诚营救。陈独秀出狱后态度转变,逐步接受了马林的意见,同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同意由马林出面与孙中山商谈,英决定派张太雷以马林的翻译身份参加会谈。张太雷陪同马林先在上海与孙中山的代表张继接触。1921年12月1日,应孙中山的邀请,马林偕张太雷与12月23日抵达桂林与孙中山进行会谈。马林向孙中山提出两项建议:组织一个能够联合各阶级,尤其是工农群众的政党;建立革命的武装核心,创办军官学校以培养革命骨干。孙中山十分赞赏这两项建议。在此期间,孙中山海鱼张太雷长时间讨论了关于青年运动的问题。会谈后,张太雷陪同马林去广东等地进行访问。当时正值香港海员罢工的时候,马林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工人运动和国民党的情况。接着,青年共产国际又派达林来中国,除了帮助中国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外,他也受共产国际委托,要和孙中山进一步谈判。党中央仍决定派张太雷以翻译的名义,陪同达林于5月到达广州,同孙中山进行了会谈。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张太雷是出席大会的12位代表之一。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举行特别会议,讨论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以实现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会后,张太雷与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等首批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议程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问题。张太雷作为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参加了决议的起草和会议的组织工作。会上,他积极赞成帮助国民党进行改组,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他认为“中国目前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性的革命,故应与资产阶级联合”,共产党人“目前应加入国民党,作为国民党的骨干力量。”他还坚持共产党在与国民党合作时必须保持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10月,共产国际应孙中山的请求,派鲍罗廷来华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孙中山正式聘请鲍罗廷担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政治顾问。1924年8月张太雷奉命回国,受党中央派遣担任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的助手,以主要精力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并兼任广东区委常委和宣传部长。

 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日益暴露。张太雷明确支持毛泽东提出的以武力回击的主张,提议武装工农,反对蒋介石的反革命进攻。为了阐明共产党人对“中山舰事件”的态度,张太雷受广东区委的委托,草拟了一封《公开信》,揭露国民党右派的阴谋。5月15日,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又通过“整理党务案”排挤中共党员。为了维护国际合作,帮助国民党认清蒋介石的反动面目,张太雷在《人民周刊》上发表了《到底要不要国民党?》的檄文,尖锐地指出“攻击共产分子,不是共产分子的问题,而是国民党生死的问题,是整个儿国民革命的问题。”呼吁一切革命分子起来防止反动派进一步搞阴谋。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张太雷以极大的热情,连续著文宣传北伐的意义,讴歌北伐的胜利。但他并没有完全沉醉在胜利的凯歌中。9月8日,他发表《武汉攻下以后》一文,指出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借口“军事时期”,限制人民的自由,以“反对北伐”的罪名进行摧残工会、农会的罪恶活动。他还严正地提醒人们“对于革命主义与政策是一毫不能让步的。不然,北伐就等于替人出力了。”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革命的领导重心相应的向北转移,1926年11月,国民政府决定向武汉迁移。张太雷随宋庆龄、鲍罗廷等从广州启程去武汉。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张太雷为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呕心沥血,竭尽全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完待续)

 

主办单位:常州市民政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10-11楼

电话:0519-8568157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1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