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陵园:英烈故事月月学(2017年12月)
发布日期:2017-12-01
 

陶国萃(1921--1940

陶国萃,溧阳县新昌乡陶家村人,生于192143日。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在山西汾南县第四区区长任内,因坏人告密被日寇逮捕,宁死不屈,惨遭杀害。

陶国萃出生于贫农家庭,兄弟姐妹6人,他居第五。幼时在本村小学读书,他学习勤奋刻苦,善于思考,品学兼优,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他由于受到大哥陶国华和大嫂朱琏革命思想的影响,很早就憧憬革命。

1934年溧阳大旱,河湖干涸,灾民以草根、“观音粉”充饥,饿殍遍野,辗转逃荒者近二十万人。此时他大哥陶国华在河北省石家庄正太铁路上工作,大嫂在正太铁路医院任内科医生。他便与母亲和姐姐陶国珍3人于1935年离开家乡奔赴石家庄。到石家庄后,他在石家庄正太铁路扶轮小学插班学习。1936年夏,陶国萃的三哥陶国葆由南京亦来石家庄,担任石家庄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长。其时国萃小学毕业,有志于工厂锻炼,他大哥嫂和三哥同意他去山西榆次晋华纺织厂当学徒工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他与工厂的工人一起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并参加了山西的“牺牲救国同盟会”。1937年冬,太原被日寇侵占后,陶国萃参加晋西北地区组织的抗日游击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初,他在晋西北二纵队营部当干事,不久转入地方工作。

1939年冬,他调任汾南县四区区长,主要工作是动员群众抗日,组织青救会、妇救会、自卫队等。他当时虽然还不满20岁,但在工作中显露了很强的组织才能。

1940年春,陶国萃身患伤寒病,病情严重,不能走动,在余家桓养病,由通信员王春富陪在身边。一天中午王春富正在煎药,忽听到外面人声嘈杂,敌人包围了村庄,正在向村中搜查。王春富催促王国萃躲避一下,但他根本无力行走,而王春富又背不动,急得没办法。国萃坚定地说:“别管我,我不怕死!”这时院门很快被敌人砸开了,王春富隐藏在一处水坑洞里直到半夜才出来,而国萃已被敌人抓走了。因他不能行动,敌人把他驮在毛驴上押到太原。在敌人的严刑审讯面前,陶国萃意志刚强,坚贞不屈。敌人无奈,将他押回汾南残杀了。不满20岁的陶国萃就这样为中国革命英勇地献出宝贵的生命!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表彰他为人民革命烈士。

 

主办单位:常州市民政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10-11楼

电话:0519-8568157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1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