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兵奶奶”许巧珍 |
发布日期:2015-08-17 |
编者按:8月14日,《中国社会报》3版“社区建设”栏在头条位置刊发了题为《“爱兵奶奶”许巧珍》的报道,详细介绍了南大街街道吊桥路社区原党委书记许巧珍同志21载拥军的感人故事。现将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她是全国最高龄的“小巷总理”。2015年3月1日去世时,86岁的她仍担任常州市钟楼区吊桥路社区书记一职。在她出殡那天,千余名市民和武警官兵代表冒着早春的严寒赶来,含泪为她送行。 她也是战士们心目中的“爱兵奶奶”。从1994年与武警常州支队12中队结缘,21年来,她以一腔浓烈真挚的爱,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拥军之歌”。 她叫许巧珍,社区居民眼中最值得信赖的“许书记”,子弟兵心目中可亲可敬可爱的“许奶奶”。 如今,许巧珍虽然离开了我们,但由她和子弟兵们共同织就的“军民鱼水情”,却丝毫没有淡去。 今年端午节,吊桥路社区居民以及许巧珍的女儿、女婿,依旧带着盛满心意的慰问品走进警营,和战士们一起过节。居民们说:“许书记不在了,但是她的‘爱兵精神’长存,我们要让这种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结缘军营 许巧珍在上世纪50年代被选为全国劳模,两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彼时,抗美援朝战斗正酣,全国上下对“最可爱的人”都有着深深的敬意,拥军、爱兵的情愫,也由此深深扎根在许巧珍心里。 而真正与子弟兵结缘,还是从1994年她担任东头村居委会主任开始。那一年,常州正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地处市中心的东头村是老城区,脏乱差现象非常严重,光卫生死角就有好几处。但是,居委会一无物业管理、二无保洁队伍,大部分居民年事已高,无力清理这些垃圾。情急之下,许巧珍想到了与东头村一墙之隔的武警常州支队12中队。 12中队是一支全员、全日训练的机动中队,承担着反恐、防爆、处突等重任。多年来,他们几乎参与了江苏省内所有重特大事项的防卫工作。尽管训练繁忙,但在得知东头村居民的难处后,中队第二天就派出 70名战士来到东头村,热火朝天地打扫起来。扫楼道、除杂草、清死角,连平房屋顶也爬上去清理,战士们忙了整整两天,运出了几十板车垃圾,也让东头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看着一个个汗流浃背的年轻战士,许巧珍既感激、又心疼。她把居委会党委委员召集到一起,说出了一番肺腑之言:“和平年代虽然不打仗了,但保家卫国的重担一点没减轻。别的不说,咱们老百姓有了困难,总归第一个想到子弟兵。所以他们永远都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吃苦流汗,我们也要表表自己的心意。”大伙一致商定,以后逢到重要节日,都要带着居民去隔壁的警营里慰问,让不能回家过节的年轻战士感受家的温暖。 说到做到,从此之后,许巧珍每年都要带着居民去警营慰问至少两次,且一般选在端午节、八一建军节、老兵退伍这样的日子。 每次进警营,许巧珍和居民都会制作、购买许多慰问品,比如说端午节的粽子、咸鸭蛋,粽子都是居民们一个个精心包出来的;老兵退伍时每人一份“常州纪念”:本地特产的大麻糕、萝卜干、梳篦,还有一双许巧珍带领居民们亲手缝制的拖鞋,向老兵们送上来自“第二故乡”的深情厚意。 置办这些慰问品的资金,有些来自于社区共建单位赞助,更多的是许巧珍自掏腰包。在常州,许巧珍被称为全市年纪最大的“月光族”,因为她的收入都用在了扶老、助困、拥军等各项事业上。 鱼水情深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1994年到现在,12中队的战士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这里的每个官兵都熟悉许奶奶、亲近许奶奶,甚至一到端午节,就盼着许奶奶他们送来的香糯粽子。 本世纪初,12中队的驻地迁到了远离东头村的城西地区,东头村居委会也变成东头村社区、后来又合并成吊桥路社区。虽然“近邻”变成“远亲”,但许巧珍的拥军情未减分毫,她说:“搬到哪里他们都在保家卫国,我们有现在的安定生活,绝不能忘了这帮孩子们。” 上士孙运祥是中队里资历最老的老兵。自2003年参军到现在,他始终是12中队的一员。而入伍第一年,他就听老兵们说起,有个像亲人一样“许奶奶”不久会来看望大家。这让一帮思乡情切的“新兵蛋子”十分期待。等真的见到了许奶奶,孙运祥立刻感受到了老人眼中流出来的慈爱,那种爱真诚纯粹,不掺一点杂质,一下抚平了新兵们的乡愁。孙运祥说,有件事最让他难忘,一般七八十岁的老人记性都会衰退,但许奶奶却不。中队里的战士,许奶奶只要见过两次面,都能大体报出名字,至少也知道是哪里人。要不是带着一片真心、真情,一个高龄老人怎会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 2008年1月底,常州遭遇了几十年未见的大雪灾,道路交通受到极大影响,而当年的退伍兵恰恰将在这几天各自返乡。战士们特别遗憾地想,年近八旬的许奶奶这次不会来了吧?没想到在约定的日子,许巧珍和居民拎着大包小包,如约出现在了大伙儿面前。大家这才知道,为了不迟到,老人整整提前了两个小时出发,到警营时整个鞋袜都被冰冷的雪水浸湿了。老兵们纷纷上前抱住许奶奶,流下了不舍的眼泪。 很多战士回到家乡后,一直珍藏着许巧珍送的拖鞋,将鞋子与军装、军被一样视作从军生涯的珍贵纪念。河南籍士兵冉南南退伍之后,连家中亲属都知道常州有个拥军爱兵的许奶奶。南南母亲有次路过常州,由于时间太短无法前去探望许巧珍,还专门委托他的昔日战友转达对老人的问候。 许巧珍对军人的爱,不仅仅是常年慰问这么简单,她也在尽一切力量,帮助部队官兵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解除他们奉献军营的后顾之忧。 上世纪90年代,中队指导员谢新宝的爱人孩子随军来到常州,由于当时部队住房紧张,娘儿俩的居住成了难题。许巧珍知道后,主动把事情揽到了自己身上,她到居民家中一户户打听有无空房出租,后来终于在军营附近找到了一处合适的房源,房东听说是部队家属租房,立刻爽快地说:“有你许书记出面,房租我一分都不收!”许书记还帮谢指导员的爱人找到了工作,帮他的孩子就近解决了在入学问题,一家三口在常州开启了幸福的生活。 全民拥军 许巧珍知道,一年拥军容易,长期拥军不易,要让拥军之树常绿,就必须做到全民拥军,动员居民和与社区结对的机关、学校、企业一起来拥军。不仅如此,许巧珍的拥军不仅贴紧双拥工作的我大趋势,而且贴近官兵的思想和生活需求。拥军也由先初偏重“送猪羊”、“送棉拖鞋”、“送粽子”式的物质拥军,发展为今天的寓物质、文化、科技一体的拥军。就这样在许巧珍的带动下,东头村成为钟楼,乃至常州双拥工作的一个标杆。 韦仁娣阿姨在东头村是出了名的心灵手巧,由于家境不好,她一到端午节就代包粽子补贴家用,每只粽子收6毛钱加工费。但是对于许书记委托她包的“拥军粽”,韦阿姨坚持不收一分钱。许巧珍硬要塞钱给她,她还和许巧珍发急:“你就把我看得那么没觉悟?这个粽子包给谁的?是送给解放军的呀!你给我钱不是骂我么!” 为了包好“拥军粽”,韦阿姨和一班居民更是费尽心思。基本上每年端午节去军营慰问,他们都要用掉近30斤粽叶、80斤左右的大米。韦阿姨会提前采购好优质粽叶,很多居民也会将自家冰箱腾出地方来,共同储藏这些粽叶。到了包粽子的日子,更是二三十人齐上阵,在韦阿姨的指导下,一两个钟头就能包好600只粽子。 许巧珍还知人善用、与时俱进,发动那些有知识、有专长的居民加入到拥军队伍中来。在和部队的接触中,许巧珍得知,90后新兵适应性相对较差,心理也普遍稚嫩、脆弱,为了帮这些娃娃尽快适应部队生活,许巧珍请来了退休的大学心理学教师章姚姚,多次深入军营为新兵们开展心理讲座,取得了良好成效。 想到战士们退伍回乡后,有了一技之长方能立足社会,许巧珍请来社区里的陈荷珍老师担任战士们的文化辅导员,并且组织了大量实用类技术书籍送进军营,让战士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2010年,在与xxx中队指导员交谈中,细心的许巧珍得知,每当老兵退伍时,退伍战士都要请假往返市区购买常州大麻糕、萝卜干、梳篦等常州特产带回家乡孝敬父母、馈赠亲朋。许巧珍立马与常州马糕店的刘总、区委宣传部、区农林局等结对单位领导联系,并得到这些结对单位的响应。从此以后,每当老兵退伍,只需许书记报来数量,这些单位都会一个都不少如约送到警营,让退伍老兵带着常州土特产高高兴兴回家。只是在退伍老兵礼物中,许奶奶总不忘放上一套介绍常州历史文化的书籍。用许巧珍的话说,食品吃掉就没有了,书籍可以让这些战士常想起在常州这段光荣经历,还可以多宣传宣传常州。 在许巧珍的带领下,东头村的拥军爱兵之风已经蔚成风气,社区的军属也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关爱。许书记走了,但是她在常州播下的双拥火种,却依然闪烁着灼灼光芒。 |
主办单位:常州市民政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10-11楼
电话:0519-8568157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