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4日,常州市德安医院精神康复科走进常州市朝阳中学举办了一次以音乐律动为主题的音乐治疗体验活动,对平日处在紧张高压工作环境中的班主任群体进行一次肢体律动的放松体验。此次活动由德安医院精神康复科音乐治疗师梁秋月等3人组织,朝阳中学殷涛校长带领20多位班主任参加。
释义:全体老师带着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此次活动,享受一段不一样的音乐律动放松之旅。
为什么要组织这次活动?
众所周知,中学生应对学业压力感到不堪重负,而作为班主任和校领导感受到的各方压力更是成倍增加,当人体处于高压紧张之下,我们会压抑自己的情绪,甚至关闭自身的感知系统。通过节奏声势、体态律动可以帮助麻痹了的身心恢复感知,人体本身就是乐器,节奏更是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此次活动正是利用这样的“本能”帮助大家释放内心情绪,达到减压的目的。
释义:拘谨的成员们在音乐治疗师引导下用肢体动作“自我介绍”,其他成员用相同的动作回应,渐渐的成员们的肢体和精神渐渐放松,笑容绽放在大家脸上。
什么是音乐治疗,它包含了哪些形式的活动?
此次的活动是建立在音乐治疗的基础之上,什么是音乐治疗呢?音乐治疗是集音乐、心理学、与医学的边缘学科,这是一个系统干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运用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音乐治疗是一个科学系统干预的过程,它的实施离不开音乐治疗师。
音乐治疗的活动形式丰富,大致可以分为接受式、再创造式、即兴演奏式。接受式是最为大家熟知的方式,是以聆听音乐以及由聆听音乐所引起的各种心理生理体验来达到治疗目标,具体技术包括音乐放松、音乐镇痛、音乐回忆等一百多种具体技术;再创造式的技术强调让治疗对象不仅仅聆听,更重要的是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当中;即兴演奏式的音乐治疗往往运用简单的节奏性、旋律性打击乐器,如:鼓、三角铁、木琴等,在即兴的节奏旋律中感受心理和生理的变化。
释义:此次活动的主体就是运用了即兴演奏式和再创造式的音乐治疗形式,所运用到的不是常见乐器,而是自己的身体和塑料杯。首先音乐治疗师教授一段由击掌、拍地板和塑料杯的规律节奏,大家一同学习。
释义:气氛渐渐热烈,成员两两分组进行互动,运用节奏和“乐器”互相配合。
释义:活动达到高潮,成员将自己激情、快乐用身体的律动和节奏传递。全员沉浸在节奏律动当下,忘却烦恼,倾听自己和他人的声音。
释义:殷校长带领大家创造出一段不一样的节奏律动。
释义:主体活动结束后,音乐治疗师随着舒缓的音乐,引导大家进行放松,关注当下,感受肢体和内心的变化,利用音乐放松的形式收尾,用音乐给予大家支持,寻找内心的力量。
活动的最后老师们互相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说“在集体打击的演奏中我忘却了烦恼,只沉浸在当下的节奏中”,还有的说“在打击地板中我宣泄了自己的情绪”·····这些都是参与者当下真实的反馈。当压力和消极情绪被有力的节奏和律动冲淡,大家一起感受到了久违的真实感受,我们回到最初的状态,直面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