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层风采 >> 内容
道德讲堂|儿福厨房的蜕变
发布日期:2020-12-25    来源: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迈向更加壮丽的新征程。曾经,我们无数次憧憬小康,如今,全面小康终于触手可及。黎明驱走了黑暗,日出带来了光芒,祖国的光辉好似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前程,大国的崛起带动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升级,而厨房恰恰承载了这份幸福。40多年来,厨房在不断变迁,演绎着每个家庭生活的小幸福,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儿福院厨房的记忆。

相信大家都认识煤块吧,你们可别小看它,在七八十年代,它可是儿福院的大功臣。在没有微波炉、电磁炉和取暖器的时代,儿福人都是通过烧煤炉烤火取暖。

那时候,厨房普遍叫作灶屋,灶后留有供一人活动的空间,墙角放着烧火用的柴火,置一小木凳供烧火人坐。灶头上架着四口大铁锅,分别用于蒸饭、烧菜、烧水,还有一个用来备用。在那个年代里,都用火柴点火,刨花引火,再加入木柴和煤炭,把火烧的旺旺的。每天早上五点多,厨房工作人员就要开始忙碌起来,煮上满满一大锅粥,再用铁皮桶装好盛满,送给孩子们作为早餐。保育员阿姨们此时需要小心翼翼地接过这一“接力棒”,尤其是碰到雨天路滑,摔上一跤还算“小事”,这一桶粥洒了可就不妙了。

那时的厨房工作人员,不仅要围着灶头忙碌,还要烧锅炉。每天都要爬上高高的锅炉加煤炭,供应全院的热水。锅炉的热蒸汽用来烘干孩子们的尿布。

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集成灶的出现让厨房焕然一新。清洗区、加工区、烹饪区等功能区域齐全,使用方便,干净整洁。在食物烹调之前,食堂工作人员都会将菜品在清水池内清洗三遍以上,以保证菜品充分洗净。

切菜用的刀具和粘板生食与熟食、荤菜与素菜分开使用。灶台、案板、水槽、地面、锅碗瓢盆等物品及时清洗干净,以确保各类烹饪物品的清洁卫生。干净整洁的厨房环境和细致讲究的烹饪条件让孩子们的一日三餐变得更加安心、可靠。

说起吃的,大家应该都很感兴趣,不过曾经的儿福,食品可不能像现在这样种类繁多。据说到了冬天,几乎天天都是萝卜、白菜、土豆这老三样。

不过有趣的是,那时候单位还养了几头猪、几只兔子。过年的时候请外面的师傅帮忙宰杀,院里的孩子们就一窝蜂的围过来看热闹。到了年夜饭,大家都能吃上一大碗肉,心里美滋滋的。

到了今天,孩子们的饮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吃饱、吃好,逐渐要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吃出品味。孩子们的饮食讲究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我们根据孩子们每日所需热量和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编制每周食谱,保证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同时配供牛奶、酸奶、果蔬汁等,确保各类元素均衡。

每逢时令佳节,我们还会在孩子们的饮食中融入不同时节的特色食材,丰富孩子的味觉体验。

那时食堂师傅每天都要蹬着三轮车,去菜场采购食材。有时为了给孩子们改善伙食,需要去城里骑上一个来回。

现在食堂的菜品都有专人配送,食堂工作人员只需要最好验收工作,确保采买的果蔬、肉类等质量新鲜,品质优良。

有一句口头禅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厨房。”在小小的厨房变迁里,反映的却是祖国巨大的变化,是儿福人不可磨灭的回忆,是我们从筚路蓝缕走向小康社会的一段光辉历程。走进新时代的儿福院,告别贫困,走向富足,我们儿福人都应当携起手来,在小康路上砥砺前行,为孩子们的美好生活拼搏出崭新的明天。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1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