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层风采 >> 内容
拥抱小康 寻梦儿福
发布日期:2020-12-25    来源: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梦想,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愿望。它,像一粒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很小,却能生根开花。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一个民族也有梦想。40多年来,有这样一位小伙伴,与我们一同向着“小康梦”努力奔跑、同心追梦,用勤劳和汗水谱写新时代儿福人的奋斗篇章。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我身边这位小伙伴的故事。

她,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名叫白洋洋,目前是院里的一名孤残儿童护理员,从小在儿童福利院长大,因为,她也是一名孤儿。1978年,洋洋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因为先天性的疾病,被亲生父母遗弃。幸运的是,她成了常州婴儿孤儿教养院中的一员,也是从那一刻起,洋洋和小伙伴们一起见证了儿福院走向小康的幸福之路。

80年代

80年代初,常州市儿童福利院在东郊农场正式成立,杂草丛生里筑起的两栋小楼就是她们的家。

当时的房间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夏季潮湿炎热,大家只能躲在房间里扇着扇子抓住一丝清凉,假如哪一天能够吃上一口西瓜,那一整天都是沁凉幸福的;到了阴冷的冬季,院里的叔叔阿姨们就要忙着拾煤块、烧锅炉、缝补衣服,洋洋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围着煤炉烤火取暖。

在记忆中,几辆玩具自行车几乎成了儿时最奢侈的玩具,甚至连最期待的:过年时穿上一件美美的新衣服,有时也无法得到满足。

条件虽苦,她却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保育员阿姨们精心抚育,特教老师们集中上课,小伙伴们相互陪伴,这些都为她的童年时期抹上了幸福的底色。

90年代

进入90年代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大家穿起了色彩鲜艳的“时髦”衣服,吃上了荤素搭配的营养美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了自己的营养室、设置了独立的配奶间,甚至还用上了微波炉和空调。

1996年,三院合并,洋洋也迎来了人生又一个转折点:成为了儿童福利院的一名保育员,身份的转换仿佛让她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她开始跟着同事们一起照顾昔日小伙伴的饮食起居,学着喂饭、换尿片、打扫卫生。即便是上下楼搬运尿片让手上生出了老茧,也甘之如饴。在洋洋眼中,儿福院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变得更加可爱,她为能成为建设儿福的一份子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00年代

2004年12月,儿福院与常州市福利院分离,搬迁至武青路190号,毗邻风景秀丽的红梅公园。2006年3月又因红梅公园扩建工程需要,搬迁至常州市丽华北路155号(原市第二毛纺厂地块)过渡。当时的院舍空间狭小,150多名儿童和90多名工作人员生活在两栋小楼里,康复教学器材缺失,区域功能并不健全。几经辗转,直到2008年冬季,才正式搬入新家。

新家建造完成之前,洋洋有想象过她的样子,想着是不是会有宽敞的教室、是不是会有美丽的花园、是不是还需要抱着孩子们上下楼梯,等等,等等

直到真正搬进新家的那天,她发现竟然比想象的还要美好。错落有致的茵茵绿植、童趣可爱的动物雕塑、窗明几净的生活区域、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还有多感官训练、感统训练、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功能区域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孤弃儿童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新的时期迎来新的生活。现在,尿不湿终结了洗尿片、叠尿片的时代,既节省时间,又干净卫生;衣服烘的又柔软又舒适,孩子们睡在自己温馨舒适的小床上;一日三餐,搭配着牛奶和水果,吃的营养又健康;各色各样的玩具应有尽有,还有好看的电视节目,有趣的动画片;窗户外车水马龙,越来越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开着私家轿车来看望孤弃儿童,为他们带来新鲜的食品和好玩的玩具,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孤弃儿童的生活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

最值得高兴的是,不断提升儿童护理方面的专业理念,持续关注孤弃儿童情、能、智的发展,积极开展孤弃儿童“养、治、教、康、融”工作:专业护理员24小时看护、养育孤弃儿童,多措并举,关注、治疗孤弃儿童生理和心理疾病;

特设青少年活动室、蒙特梭利教室、乐高游戏室等个性化教学教室,根据儿童成长特点,提供多样化学习机会;率先引入国际先进的抚育和教育理念,合作开展早教、学前、青少年和模拟家庭等项目,形成“亲情式养育、亲和式教育、亲近式康复”新模式;

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社会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养护康”一体化服务项目,创新开展机构养育残儿“康训一体化”服务项目,养育、护理孤弃儿童的专业理念迈上了新的台阶。

洋洋大婚,定格美好

2016年,洋洋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小幸福。那一天,她穿上洁白的婚纱,在儿福院领导和长辈们的见证下,与另一半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让自己的小家扬帆起航。2017年,女儿顺利出生了,新生命的降临、初为人母的喜悦让她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儿福院每一个孩子生命的不易,洋洋说:我将尽我所能做好他们的守护者,让他们的人生在爱的海洋里绽放光彩。

人生之路漫漫而长远,在这条通往小康的路上洋洋却从不会感到孤单。因为儿福院的“大家”和自己的“小家”在新时代民政事业的引领下,在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1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