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辖区信息 >> 内容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溧阳市为老年人织密安心养老屏障
发布日期:2020-09-01    来源: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溧阳市是世界长寿之乡,也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市县。据统计,全市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17.6万人,占总人口的22%,其中百岁以上老人有134名。当前,全市60周岁以上老人每年净增6000人左右。如何让在溧老年人都能安心养老,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关心的现实问题,并为此一直在努力。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会养老和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朝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目标迈进。养老事业事关千家万户,更需顶层设计。2017年,我市出台了《溧阳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要为目标,着力推动养老服务制度、标准、设施、队伍建设。

近年来,市民政局、老龄委等部门多次赴外地学习取经,并结合溧阳实际,制定了《健全溧阳市养老服务体系方案》《溧阳市养老服务质量方案》《溧阳市养老服务评估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从制度上保障养老事业有章可循、有序推进。为满足日渐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多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让老年人能享受到更有品质、更有温度的晚年生活。据统计,我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18家,其中公办11家,民办7家。养老床位4542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其中社会养老机构床位共2204张,占总数的48.5%,护理型床位2362张,占总数的62%;10家农村敬老院,拥有1164张床位。在服务形式上,有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实行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有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床位,尽量把医养融合起来,让养老有“医”靠。多年来,公办养老机构不断解决、完善专业人才短缺、设施设备落后、管理水平欠缺等问题,并在承担特殊困难群体老人的养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经过公开招标,公办的上兴镇社会福利中心正式由民营的汤桥医院运营管理。目前,该福利中心入住老人68人,除40名特供对象外(五保户),其余28名是社会老人和医院转出需要康复的对象,占32.8%,床位使用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每年还为政府节约30多万元的经费开支。上兴镇社会福利中心是我市首家农村“公办民营”敬老院。记者在福利中心公寓房间内看到,每个房间都配有空调、电视机,卫生间内的马桶设有安全扶手,方便老人使用。二楼活动区域配有多功能厅、娱乐室、医务室、洗衣房等。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24小时值班,各房间均有呼叫系统,且有多名专业医疗人员,有需求或遇紧急情况,可及时到位。原马垫敬老院承接了溧阳市社会福利中心的运营,负责人马小飞把父母妻子全家人动员起来,以诚信服务传送爱心,把老人当亲人。他们还与马垫医院签约,定期给老人体检,及时提供医疗服务。社会影响相当好,福利中心的160张床位几乎全部住满,老人由原来的“不肯来”,变为现在的“不肯走”。据悉,该福利中心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不错,每年除上交政府的房屋租金25万元外,还能安排附近20多位妇女就业,支付劳务工资100多万元,经营纯收入80万元左右。但仅仅靠公办养老机构已无法满足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民办养老机构应运而生。戴埠颐和康复中心,是一家民营的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于2012年开办,设有床位200张。该院与福恬康复医院均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同一个法人代表,功能设施和管理上医养分开,运作中又密切配合,开创了“医疗与康复相结合,康复与养老相结合,养老与介助(介入帮助)相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另外,从外地引进的颐康护理院,毗邻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是一所集医疗、康复、护理、养老为一体的专业化护理机构。2018年投入营运,目前有近千张床位,已入住老人58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从人民医院转出的必需康复的对象,既解决了医院床位紧张的问题,又让老人得到良好的康复照顾。除机构养老外,居家养老是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养老不离家”也是多数老人的第一选择。自2017年起,我市连续两年新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站145家,其中城区43家、农村102家。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内涵不断丰富,如:把“如意小食堂”建设列入政府“民生工程”,共建成24家,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城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并向镇村延伸。目前,每天在“如意小食堂”就餐的老年人超过800名,每餐价位10元,其中自费6元,政府补贴4元,这是居家养老模式的创新之举,使老人的用餐更方便,活动时间更充裕,很受广大老年人喜爱。与此同时,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建立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全市7000多个老人安装了“一键通”,他们只需通过一个按键就可连线养老平台,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需要的居家服务。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1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