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鲜花换纸钱”“卡片寄哀思”方式文明祭扫,以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怀念逝者寄托哀思......常州市金坛区文明办、民政局开展“文明祭扫
平安清明”主题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理念,营造移风易俗、文明祭扫新风尚。
文明祭扫 让“清明”更“亲民”
在福承人文纪念园广场,金坛区举行第四届清明文化节开幕仪式,通过汉服祭祀、赠柳、茶谢、放飞风筝、古典舞蹈等活动,大力倡导绿色殡葬、生态殡葬。
多种花式礼包摆在广场显眼位置。小清新的文案,可人的文创造型,受到市民的追捧。一款“此情可忆”祭祀套餐选用色泽艳丽、存放时间较久的仿真绢花,礼盒第二层放置有点心、心愿卡、丝带与毛巾,系上黄丝带、写上祝福语,让清风带去思念。
“现在,低碳文明祭扫新风越来越被广大市民认可,带祭扫礼包祭拜先人更显清新文明。”市民陈锁娣说。祭扫观念及方式的转变,不仅是人们环保意识提高的体现,也是对清明文化内涵的拓展创新。
在各个公墓前,工作人员手捧鲜花,劝导前来墓园扫墓的市民将携带的纸质祭祀品换成鲜花。“我们从前年开始开展‘鲜花丝带换纸钱’文明劝导活动。”区民政局戴华云副科长介绍,“绝大部分市民很支持。”
殡葬革新 扭观念转机制
设立“天堂信箱”,由福承园向市民群众发放专制明信片,写上对已故亲人的寄托与哀思,并投递到“天堂信箱”,金坛举办“寄往春天的明信片”活动,由工作人员统一收集,在清明节当日集中焚化。丹阳门社区与红十字养老照护队开展“丧葬卡片、养生药膳、花环制作”活动,宣传推广厚养薄葬、孝顺老人理念......近年来,金坛相继开展海葬集体祭扫、殡葬公众开放日、军魂园祭奠、代客祭扫等活动,营造“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新殡葬理念。
与此同时,金坛大力推进殡葬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打造在全国先行的殡改“金坛模式”。“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4家集中守灵中心;建成总投资4.95亿元金坛福泰园;对选择节地生态葬的群众给予1000至2000元的奖补;给予在集中守灵中心治丧的群众每户2000元的补贴.....”
谈起金坛殡葬这几年来的变化,戴华云副科长如数家珍。把深化殡葬改革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相结合,立德立志、改善环境、移风易俗、文明殡葬成为金坛殡葬服务的主流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