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慧心康复中心成立以来,校长姜红已经在这里陪伴了200多名孩子。作为一名特殊儿童的母亲,姜红用无微不至的爱抚育女儿成长。同时,她选择走上特殊教育这条路,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更多特殊儿童家庭点燃希望。
1996年,姜红6岁的女儿被诊断为广泛性发育障碍,也是在这一年,她的丈夫患癌去世。当时,姜红觉得天都塌了下来,但一想到还有女儿需要照顾,只能打起精神。关于女儿的病情,医生建议姜红不要乱求医,早一些进行干预为好。为此,她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陪伴、训练女儿。“开始真的很难!”姜红回忆。她教女儿拿笔写字,但女儿不知是手腕没力还是什么原因就是不肯抓牢,就这样,两人硬生生僵持了4个小时。因为女儿的情况特殊,当时没有学校肯收,离不开人贴身照顾,2000年,姜红索性从单位辞了职,开了一个书报亭。从此,她一边忙于生计,一边自学着为女儿进行康复训练。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女儿渐渐地能够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手工,语言表达也有了很大进步。2007年,市残联在得知姜红的经历后,向她提出创办一家特殊教育机构的建议。作为“过来人”,姜红十分理解照顾特殊孩子的艰辛,她觉得这些孩子需要一个可以接纳、帮助他们的地方。于是,她接受了市残联的建议。2008年,姜红筹集了20多万元启动资金,在市残联的帮助下,创办了慧心康复中心。得知消息后,很多家长通过市残联联系到姜红,当年就有17个孩子入校。虽有实践经验,但姜红觉得自己毕竟不是专业的,理论知识也欠缺,为此,她特地前往南京特殊教育学院招收了4名专业教师。对于教师选拔,姜红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做我们这一行的教师,能力不行可以培养,对孩子的责任心、爱心一定要到位。每位招聘的新教师,我都会给她们一个月的适应期,这也是我对他们的观察期。”
如今,机构内共有7名教师。每周六,姜红都会和他们开展业务研讨,结合每个孩子的具体表现,商讨教学方案。“姜校长对孩子的爱心和耐心感染了我们,我们心甘情愿跟随她的步伐。”教师葛科娟告诉记者。“既然我选择了这份职业,我就要把它做好。”姜红说,看着一批批孩子快乐地在慧心康复中心毕业,她的内心无比欣慰。下一步,她计划开设融合课程,让这些特殊儿童适应与常人无异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