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内容
常州建置沿革脉络清
发布日期:2021-05-08    来源: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常州在先秦时称“延陵”,《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卷三一):“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先后属吴、越、楚、秦。西汉初改延陵为“毗陵”,建置为县,属会稽郡。

三国时,东吴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撤毗陵典农校尉改置毗陵郡,领丹徒、曲阿、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无锡七县。西晋永嘉五年(311),为避东海五司马越世子司马毗之讳,改称“晋陵郡”,所在之毗陵县亦改称为“晋陵县”。东晋偏安江南,曾侨置南兰陵郡于武进县境内。

隋初,废郡置州,改晋陵郡为常州。隋大业三年(607)废州置郡,又改常州为毗陵郡。唐武德三年(620)置郡置州,恢复毗陵郡为常州,统领晋陵、宜兴、无锡、武进四县。唐贞观元年(627),常州属江南道。贞观八年(634),并武进入晋陵县。武后垂拱二年(686)复划晋陵西三十六乡置武进县。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常州属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改常州为晋陵郡、领晋陵、武进、宜兴、无锡、江阴五县。唐乾元元年(758),复称常州。唐会昌四年(844),升常州为望,列入全国州府十望。所领五县中,晋陵、武进、无锡、江阴四县为望县。唐光启二年(886)后,常州先后被诸路军攻占,唐景福元年(892),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据江南,受封吴王,建吴国,常州属吴。后晋天福二年(937),常州属南唐。宋开宝八年(975),南唐亡。宋初承唐制,隶属未有变动。

宋太祖赵匡胤平江南,灭南唐,将常州改为府,属江南道,管辖晋陵、武进、宜兴、无锡四县。

元世祖忽心烈至元十四年(1277),常州升格为路,属江浙行省。当时已有“苏常熟、天下足”之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徐达攻克常州,又改常州路为长春府,但随后又恢复为常州府,将晋陵改为京临,武进改为永定,然后将京临并入永定。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又恢复武进县,此时常州府统领武进、无锡、宜兴、江阴四县。

明洪武元年(1368),常州路改为常州府,废录事司及晋陵县入武进县,领武进、无锡、宜兴、江阴四县。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朝廷迁都北京,常州属江南直隶中书省,后来改为直隶府。万历末年(1619),为避讳明光宗朱常洛名,改常州为尝州。

清雍正二年(1724),两江总督查弼纳以苏、淞、常州作为三府赋重事繁,疏请太仓等十三州县各分为二,同城而理,武进东南分为阳湖县。时常州为府,领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八个县,誉称“八邑名都”。

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常州,称常州郡,属苏福省。同治三年(1864),清军复取常州,恢复旧置。

中华民国元年(1912),辛亥革命后常州光复,废常州府,将阳湖并入武进县。武进县城厢设武进市。民国三年(1914),改属江苏省苏常道。

民国十六年(1927)废道、武进县直属江苏省辖。民国十八年(1929)撤武进市,恢复武进县,归属江苏省第二区、第七区,后又直属江苏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常州被日寇侵占,为汪伪统治八年,属江南行署第三区。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常州。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成立了常州市,属苏南行政公署。苏南行政公署管辖常州市、武进县、苏州市、吴县、无锡市无锡县及江阴、宜兴、金坛、溧阳等27个市、县。1953年,常州市改为省辖市,属江苏省人民政府管辖。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1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