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内容
城门演变有渊源——常州城中的门
发布日期:2021-08-12    来源: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中山门,位于和平路与中山路交处、椿庭桥南,原为和政门,俗称小北门。始建于五代时期的罗城。民国十六年(1927)相继建成中山路,城门也改称中山门,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成功。

民国二十年(1931),为了沟通东、西横街与新丰街的连接,以及武丹(武进至丹阳)、武锡(武进至无锡)两县道,外子城辟出一城门,取孙中山先生“平等、自由、博爱”之思想,故曰“博爱门”。新避之路称博爱路,于 1932 年建成,在博爱门外同时建博爱桥。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博爱门及城墙拆除。

从《武阳常州全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全城由东南西北“四城八水关”来把守进出要道。从朝京门的西门大小水关到通吴门的东门水关,就可以控制运河(前河、后河)出入城的所有水路,旧时的运河与市河为主要交通要道,漕运又是交通要道中的国道,进出城内的船只在水关和城关调节。随着四次筑城扩城,城门也不断应时而变。据有关史料记载,常州城垣、城门逐步毁损拆除,民国二年(1913)拆除小北门域城。民国十五年(1926)拆除大北门和朝京门域城。民国十六年(1927)和政门改称中山门。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建青山门,民国二十六年(1937),日寇侵占常州后,城墙被炸毁,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还在城墙上修筑碉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1950 年至 1951 年,由华东军政委员会苏南行政公署批准拆除东门至大南门城墙,1952 年拆除新西门至北门的城墙,仅保存西瀛门附近 220 余米的城墙。2003 年由常州市政府进行大规模修缮。常州的古城门和城墙经过了千年的历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些城关隘口,城池城门随着城市变迁而逝去,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只能从“四城门”、“八水关”中来了解昔日城市的故事。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1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