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瀛门在明代新城西城墙东段,其交通要道地位虽不能和广化门、朝京门相提并论,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这些,都和常州古城的发展变化,和明朝常州守将汤和有关。新城的修筑,始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汤和时为常州守御官,被封中山侯。新城是由罗城四面收缩而成,即在罗城内改筑。城垣由原来的27里37步缩小为10里284步,但高度在原来基础上增至2丈5尺。城门由九门减为七门。东有通吴门、怀德门;南有广化门、德安门;西有朝京门;北有青山门、和政门;七门各有城楼。新城另设东西南北四座水关。这种城市和城墙的形制,一直到清末维持未变。西瀛门城墙即在朝京门往东,靠西水门一段。该城墙的名称来源则也和汤和有关。
汤和把兵守御时的常州,城垣非但没扩展,反而呈缩小,这在中国城建史上,似乎是个“个案”。是为了更易御敌坚守?不尽然。明朝确立后,开国功臣被杀,不计其数。而汤和至洪武十一年(1378)春,被封信国公,至洪武二十八年(1395)70岁病逝,被追封为东瓯王,成为唯一一位功成名就的善终者。而缩小镇守的常州城池,是他面对“儿伴”皇上朱元璋“示弱”的一着。且老了构建花园,花天酒地,游山玩水,百事不问,像个难成大事的糊涂人,以求易生猜忌的朱元璋放心,获得自保。事实上,在做官成“高危职业”的背景上,常州城被缩小,成了汤和谨慎、善终的途径。
而靠西水门和朝京门中间一段明城墙,相传是汤和驻守常州时的练兵场所,旧称西营。东面不远有宋时就形成,为兵营养马的马园巷。因西营附近时有火情,后改“营”为“瀛”,取以水克火之意,故名西瀛里,以汤和所筑常州新城城墙为依托。历史上西瀛里曾是运河驿道,明清后街市渐盛,百业兴起。至民国时期,沿城墙的街内多银楼、钱庄、银行。如当时著名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有常州分行;还有武进商业银行;中央信托局、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也在此设有办事处。西瀛里被称为“金融一条街”。由于门点众多,居民云集,虽紧邻运河,但有城墙阻隔,一旦失火,则要到西吊桥或西水关桥取水灭火,后果难以想象。1923年,增辟西瀛门,也算有备无患。城墙门上“西瀛门”三个大字,由著名书法家、常州人唐荆川的后人唐驼所书。
至1952年,常州城里仅存西瀛门及附近约200米亦已残缺的城墙,其余皆被拆除。西瀛门倒成了人们后来进出轮船码头的便利通道。现存的西瀛门,为2003年西灜里地块改造后,利用旧砖旧址的重新修复段,为市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