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内容
金坛古城展风姿——历经磨难金坛城
发布日期:2021-12-02    来源: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开始了为时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1853年春,太平军沿着长江水陆并进,攻克南京,定都为天京。之后,太平天国便以此为中心,与清政府展开了决战。为了打通天京与苏州、常州之间的通道,突破清军“江南大营”对天京的围困,太平军分别于1856年8月、1860年3月,两次派重兵攻打金坛城。而与太平军对抗的金坛护城军民,则经历了两次殊死的守门之战。

第一次,是咸丰六年(1856年)8月。

这年6月,太平军在东王杨秀清直接指挥下,从西战场调兵遣将,由石达开与秦日纲率陈玉成、李秀成等编织了强大的作战兵团四万余人,击破江北和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的威胁。此后,清军钦差大臣向荣、总兵张国梁退守丹阳。太平军又在丹阳五里铺一带与清军展开激战,双方相持不下。8月1日(农历七月初一),燕王秦日纲率兵从丹阳撤围转向金坛进攻,企图一举拿下金坛。

秦日纲是广西贵县人,身材魁伟,精于拳棒,勇悍力气过人。金田起兵时,他担任拳棒教师。太平军攻克永安后,被封为天官正丞相。1852年攻克武昌,加封顶天侯。1853年攻克金陵,建都天京,秦日纲担任拱护天王府禁卫。1854年被封为燕王。这次,秦日纲亲自率兵,决意要拿下金坛城,自是信心满满。

此前,金坛知县周沐润得知丹阳激战的严峻形势后,就立刻加强了金坛城的防守措施。金坛两水关外筑了堤坝,并设有梅花桩。当时由于天旱,城内缺水,周沐润命令抓紧从坝外车水入城,以利固守。同时还下令将沿城附近的民房紧急搬迁拆除,不让太平军利用。8月3日,游击李鸿勋率部3000人驻入金坛城内增援。

8月12日(农历七月十二),秦日纲率太平军兵临城金坛城下。首先,太平军架云梯四面攻城。清军游击李鸿勋、都司冯子材等率领众将士,从城墙上把煮沸的水和粥汤往下泼浇,众多太平军兵士被烫得皮开肉绽,坠墙而亡。其余兵士登上城墙后即被守军击毙,并将云梯全部烧毁。

继而,太平军改变战术,步步为营逼近城墙,修筑连群堡垒,并挖掘穿城地道。随后,西门地道被打通,太平军从洞口企图入城,被守城清军用排枪拦截,并用粪水、烟火往内灌注,潜在洞内的数十名太平军兵士全部毙命。

8月30日(农历八月初一),太平军前队用火雷将西门城墙炸倒,太平军后队乘势冲杀。幸好城墙向外倒塌,太平军避让时,李鸿勋、冯子材急调的各门军士拼力抵抗,用刀枪齐力拼杀,再次打退了太平军的进攻。然后,绅士和民众一起上阵,用门板、砖土、石料等协力修筑城墙,继续守卫。

就在金坛城墙告急、危在旦夕之时,秦日纲接到天王洪秀全密诏,连夜率精兵三千火速返回天京,配合北王韦昌辉,对盟友东王府突然袭击,发动了一场血腥大屠杀。这场“天京事变”,让金坛城的险境逆转。

9月2日清晨,清军趁势出击,夹攻余留的太平军。至中午,太平军营垒即被冲破,伤亡惨重。当天傍晚,其余攻城的太平军便悄悄撤兵,离开了金坛。

这一次金坛城的攻守之战,历时一个月,双方投入兵力3万余人。太平军因“天京事变”爆发,无功而返。金坛军民则因“剿匪大胜、县城解围、余匪败窜”而受到清廷褒奖。两江总督何桂清特派总兵熊天喜送来信函,高度赞扬守城官绅,信中写道:“金坛以弹丸小邑,独能出奇制胜,屡挫贼锋,实堪嘉尚。”

第二次,是咸丰十年4月至9月间。这年3月底,太平军李世贤的得力战将黄呈忠、范汝增在攻克溧阳之后,各率精兵五千,分两路攻向金坛。黄呈忠原名黄起宏,中等身材,头裹黄巾,披长发,面微黑,高颧骨,两腮凹陷,长着络腮胡子,钩形的鼻子旁边有两道深紫色的纹路,面貌凶恶。范汝增块头不大,肤色较黑,前额较宽,嘴小唇厚,身躯很轻捷。这两人都是广西人,从小便参加太平军,一式的剽悍善战,屡立战功。

从溧阳临出发前,两人就在李世贤面前夸下海口,保证七天之内攻下金坛,要在金坛城门口迎接侍王大部队。然而,在严阵以待的金坛城门外,他们的进攻连连受挫。

4月19日(农历三月二十九)太平军一举攻克下坵桥,并向东门、大南门逼攻。日落后,退居下坵村。随后,太平军在离城一里左右扎营,四面包围,架设云梯,环城强攻。守城清军与团丁,奋力抗击,缴获云梯50余架,击毙太平军数百人。

三天后的夜晚三更时分,范汝增率精兵从南门府基园编木筏渡过城濠,黄呈忠率兵从丹阳门孙家坟,两支队伍用云梯扒城,进行强攻。由于城头炮台过高,炮击超过头顶,不能击伤太平军,守城团丁就用沸粥、砖石奋力泼击,再次击退太平军。是夜杀声震天,两处击毙太平军四五百人。

隔天,黄呈忠、范汝增又各带人马在金坛东、北二门外中塘桥一带扎营。接着,太平军逼近环城二里,四面扎营。为补充粮草,大肆掠夺城郊四乡,还用石灰在墙壁上书写“攻野不攻城,野荒城自破”的大标语。几天后,太平军再次发起攻击东、北两门营,至午后退却。傍晚攻西门营,至次日凌晨方退。此后接连数日,太平军不时出兵数百人或数千人佯攻。然而,城内军民戒备森严,均未让其得逞。

经过20多天的渡壕攀墙,正面强攻,太平军死伤惨重,遂改变战术。他们一面派骑兵多插旗帜来往巡防,制造攻城假象,引诱清军炮击,以消耗城内清军的火力、弹药,转移守城军士的注意力;一面组织兵士挖穿地道作为攻城突破口。城内军民为了阻挠太平军挖掘地道,亦在城墙脚根挖深壕,挖出的土再堆积成防御工事,还用竹筒成排钉下城壕防御地道口。

天京脚下的这座孤城让李世贤如鲠在喉,更让黄呈忠、范汝增颜面扫地。如不彻底拿下金坛城,还有何颜面见天王?7月23日(农历六月初六),太平军再次发起凌厉攻势。他们在丹阳门外三房垛扎卡筑炮台,架置十数门劈山炮日夜轰击,打缺城垛3个。两天后,又从三房垛开地道攻近城壕,城上清军练勇齐声发喊,枪炮、砖石、竹箭、灰瓶齐下,击退太平军的进攻。

8月1日(农历六月十五日),太平军开始编木为浮桥,桥上架设遮蔽箱,箱外包上牛皮,内伏士兵,入夜,浮至城下凿墙挖石。清军用枪、炮、砖石均未能制止,后守城团丁改用“天秤”(即用长粗竹片一头固定,另一头拉弯后打成活结,以其惯性弹出石头)发石击退。

太平军虽然久攻不下,但始终围而不撤。他们一忽儿用火攻,一忽儿用木驴攻城,停停打打,想尽办法向城内发起攻击。而城内军民经过如此长期困守,且外无援军,加上战前大批难民逃进城内,官仓尚须发谷接济,此时,已面临弹尽粮绝的危急局势。

9月1日(农历七月十六日),是一个悲壮的日子。这天凌晨,大雾弥漫,咫尺不辨。清军叛徒奚全胜、马星图带领手下偷偷打开了丹阳城门,太平军蜂拥而入。清军参将周天孚、游击苏坤、时任知县李淮、城守千总金诏等守城将士,紧急调领人马奋力抵抗,然而终因精疲力竭、寡不敌众,全部在激战中阵亡。

这一次的攻守之战,历时148天,双方投入兵力近10万,双方死伤均十分惨重。成为太平天国东征苏常中,历时最长的一场战役,也是最惨烈的一次围城。太平军入城之后,对金坛百姓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当日,金坛城内血流成河,尸体遍地、惨不忍睹。“阖城七万余人,战后不足三千”。

1862年夏,攻占金坛有功的黄呈忠晋封戴王。是年,在金坛城内建造了戴王府。

客观来说,这两场战役是金坛历史上的空前劫难,金坛当时的人口损失率冠绝苏南,以致战后多年,依旧大片土地荒芜,百里无炊。太平天国结束后,苏、皖、浙三省积极鼓励外省、外府县农民前来就垦荒田。由此,大批苏北移民迁往金坛。这直接导致了金坛方言格局的改变,也就是金坛现在所处的情况:江淮官话与吴方言并存。当年战事的踪迹如今已难寻觅,但是金坛方言的现状,却折射这一深厚的历史背景。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1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