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灯光渐起,热闹的三堡街后备箱集市,一缕淡淡的咖啡香 ,随风飘来,循着这味,我们来到了11号“无声咖啡”摊位。比起周围的热闹,这个摊位没有你来我往的吆喝讲价声,客人指一下饮品单,摊主回个收到的手势便算是完成了点单。制作过程中,帅气的摊主从不与客人闲聊,闷头忙着自己手上的活计:研磨咖啡豆填压咖啡粉、萃取咖啡、打奶泡、拉花......一杯杯精心制作的咖啡被端到顾客面前,不用言语,咖啡就已经成了汤晔与顾客沟通的桥梁,一来一回,充满默契。摊主汤晔,是一位听障人士,今年29岁,家住遥观镇。摆摊卖咖啡前,他曾在一家企业做装配和质检工作。
一颗关于咖啡的种子,在心里发芽,第一次和咖啡机近距离接触,是在同为听障人士的张佳伟夫妇,经营的“无声蛋糕店”里,汤晔和张佳伟在常州经开区残联举办的一次活动中认识,两人兴趣相投,很快成了朋友,汤晔的咖啡制作技巧也是向他学习的。为此,他还买了一套1万多元的装备练习,也许是听障人士特有的专注,汤晔很快就掌握了咖啡的制作技巧。“味道很不错,你可以尝试着做咖啡卖呀!”朋友无心的一句话,让他第一次萌生了做点小买卖的想法。今年5月,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鼓励下,汤晔辞去了厂里的工作,来到街边摆摊卖咖啡。
咖啡虽苦但热爱很甜,一开始在家门口遥观摆摊,生意并不好,每天只能卖掉几杯。后来他决定到三堡街来摆摊,常州市、区两级残联也帮忙积极对接,最后抽签抽到了11号摊位,随着三堡街爆火,“无声咖啡车”生意也有了起色。目前工作日一天能卖20多杯,营业额在400-500元。到了周末,一天能卖50多杯,营业额能达到1000多元。在这里摆摊1个多月,汤晔已经用精湛的手艺,俘获了一批粉丝,也有人会因为他是残疾人创业,特意赶来照顾他生意。关于“无声咖啡”将来的发展,汤晔有着自己的计划。“现在生意也比较稳定了,下一步的梦想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独立咖啡店。”汤晔创业的想法也得到了常州经开区残联的支持,常州经开区残联为他详细介绍了残疾人自主创业经营场地租金补贴和残疾人自主创业补贴政策。汤晔表示,社会对于特殊人群变得越来越宽容,政策也向这个群体倾斜。特殊人群只要不灰心、有想法、能吃苦,一定能靠双手来创造幸福的生活。我是听障人士,我不会说话,但我会用心为您做一杯咖啡,汤晔的咖啡车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在这样一个用微笑交流的地方,不说话,心却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