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傅,麻烦在我这里领取并填写体检单。”“为新生儿建卡是吗?在我这里登记。”9月14日上午,潞城街道青洋社区服务大厅内,社工陈敏芝正给居民们服务。以前只需要负责低保、残疾人等条线的陈敏芝,刚通过街道“全科社工”培训,如今可以熟练对接所有服务条线,实现一岗通办,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方便、更快捷、更精准的优质服务。
“社区办事效率高了,服务也好了,我很满意。”青洋花苑住户邓芳对记者说,她经常来社区办理尊老金业务,以往要提前与对口社工约好时间,如今只需要将材料递交到窗口,随时有全科社工一对一专业服务,“再也不用凑双方的时间了”。为提升工作效率,同时释放出更多人力下沉到社区走访与居民服务中去,潞城街道今年以来开展全科社工培育,6个社区计划全部实现全科社工模式。“以前居民有咨询事项,可能要转一到两次手,现在基本不存在了。”潞城街道青洋社区副主任褚雪婷说,随着“全科社工”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包括网格员在内的所有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轮训”,一一升级为“全能手”。群众前往社区办理个人事务时,只需要与前台全科社工进行沟通。能现场办结的,当场予以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转由后台社区工作者跟踪办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推行“全科社工”以来,社区大厅“长长的柜台”调整为“一对一吧台”,设置“一窗受理”综合服务窗口,每天安排2人在轮流坐班,其余社工全部下沉网格。褚雪婷坦言,自己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组织社区活动、处理大小事务。
做好社区服务,不能停留在坐等群众上门,还得主动敲门问需于民。“台风‘梅花’来袭,我们2名社工在大厅办理业务,另外10人全部去城中村检查危房,做到万无一失。”陈敏芝说,推行“全科社工”后,社工进网格、走街巷入楼栋问需求的时间多了,居民和社区的关系更融洽了。“今年以来参加了很多场全科社工的业务培训,我受益匪浅。”陈敏芝告诉记者,为推进“全科社工”落地落实,潞城街道已开展4场业务培训,15位业务能手人作为主讲人,学习各项业务知识和操作要领,并对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进行案例分享。街道同时梳理“即办件”“待办件”“咨询件”等51项居民服务事项清单,制定“全科社工”办事指南、工作手册及居民办事登记簿。
“通过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已对青洋、华丰、潞城、曙兴等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提升居民办事满意度。”潞城街道行政审批局局长卢宝柱说,通过探索实施“全科社工”新模式,激活基层服务“神经末梢”,让社工多跑腿,群众少走路,真正做到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让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