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街道华润国际社区成立6年多,16名社工要服务6个小区、近1.8万常住人口。“我们社区的规模,相当于3个小社区,或者2个中等规模社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巢纲清楚这份家底,也清楚这份家底背后的责任和压力。
6年前,他服务于丽三社区,“老年人多的老旧小区,都是熟人社会,以情动人就能把事情办好。但是华润国际社区不一样,这里青年人居多。年轻人相信公平与美好,内心深处渴望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
对年轻人的这份理解从社区筹建之初,就烙印在巢纲的心底。
当时,社区一穷二白,几张破桌子,三四个人,临时办公场所还是水泥地,巢纲每天穿着黑皮鞋上班,穿着白皮鞋回家,上面糊了一层的水泥灰。社区虽然在筹建,但有的居民已经入住快5年了,小区建筑上的胎里毛病也暴露出来了,到了汛期或者下大雨的时候,地下车库的电梯淹水,楼房部分外墙渗水,对此居民意见很大。
“这里的居民对相关的政策法规了解透彻,来找我就直接带着笔记本电脑的。”巢纲说,等到他组织各个单位坐下来开协调会时,居民们准备更加充分,先是用PPT形式介绍了小区的现状,接着专业人士直接给出了淹水渗水的解决方案,最后还进行了总结性的陈述。
10多场协调会,巢纲顾及各方感受,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去化解矛盾点。最终,小区在现在基础上进行了改善,大的渗漏全部解决。“居民亲眼看我参与解决矛盾的全过程,认可了社区,也熟悉了我。”
为了建设一个公平与美好的社区,建立居民信任感,此后,巢纲在实际工作中,就把“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他通过畅通居民监督的渠道,来维护居民反映诉求的合法权益。
线上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小区楼栋微信群52个,及时解决居民诉求,搭建了居民与社区之间沟通交流的新平台,实现了“面对面”零距离,“键对键”无死角。
线下通过党建引领建立红色物业形成“社区+物业+居民”三方联动机制,设置社区“小业主接待台”等方式,畅通全龄段的群众诉求,致力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通过听民声、解民忧,增设非机动车充电桩235组、安装电梯阻车系统195套等一批提升改造行动,提升物业服务和社区治理水平。
另一方面,他深耕社区年轻人居多的特色,充分满足居民家庭亲子服务需求。
培育合心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宝贝盛宴托育服务中心等优质社会组织,引入省级妇联儿童友好型社区创建项目,打造儿童阅读区、儿童游戏区、亲子活动区、照护服务点等功能区域,提高了社区家庭的获得感。
去年,中央公园小区66幢居民因公共通道墙面墙皮脱落启动了公共维修基金程序。有居民反映物业操作流程不规范。
巢纲先到物业详细了解情况,发现的确存在不规范的地方。他在协调会上提出两个方案:一是居民同意,就重新签字,重新启动公共维修基金程序;二是居民不同意,就立即叫停,由物业负责把已在铲除修理的墙皮恢复原状,后期由社区和居民共同监督物业实施。居民们选择了第2个方案。
“社区发展基层民主,公平公正是难题破解利器。在我们社区,人人心中有一把公平公正的量尺。我们用量尺来校准社区工作人员的言行,也用量尺来推动服务居民见实效,提高居民幸福感。”巢纲说。
公平公正铺就美好社区的底色。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走进了社区,成为社工的助手。居民王昱在“雏鹰成长计划”项目上主动担任志愿者,陪伴孩子,鼓励引导他们坚持阅读分享。每次活动结束,等儿童被家长接走才最后一个离开。
“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在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巢纲说,今后华润国际社区以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为依托,及时收集居民群众诉求表达,并链接相关社会资源,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践行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让民主落到实处,赢得民心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