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社区工作会议,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决策部署,传递大抓基层、抓实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现代化,努力开创常州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市委书记陈金虎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盛蕾主持会议。
会上,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钱旭健以《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 筑就“常有善治”高地》为题进行交流发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民政部门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和谐创建、厚植人才支撑,推动全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社区综合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聚焦社区善治,共建共享激活力
加强制度创新,完善党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厘清法治边界。编制村(居)委会依法履职和协助履职“两份清单”,科学界定村(居)自治组织权责边界,健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特别法人备案制度,加强村(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切实减轻村(居)委会的行政负担。
拓宽自治渠道。健全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等议事制度,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大力开展“邻里自治”“楼宇自治”等“微自治”实践,探索了“百姓议事堂”“19点议事厅”“民生茶座”“人人社区”等群众自治新路径,新北、天宁,溧阳、钟楼分获全国、全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
健全共治机制。聚焦“办好村居一件事”“服务居民一件事”改革,打造党组织领导下,党员干部、居民群众、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等多元主体协商民主模式,寻求共建共治的最大公约数。我市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等工作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媒体点赞。
聚焦社工关切,赋权增能添动力
按照打造“基层治理铁军”要求,建立覆盖“选育管用督”全链条社区干部队伍管理体系,厚植社区治理人才基础。
选优配强“带头人”。强化党组织对社区治理的全面领导,推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全市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5.3%。全面落实村(居)“两委”成员资格联审机制,实现居务监督委员会全覆盖。
激励关爱“先锋队”。推行“三岗十八级”社工薪酬管理体系,举办社区服务品牌展示、“最美社工”评选等活动,在全省率先出台激励关爱疫情防控一线社区工作者“八项措施”,38名村(社区)干部因疫情防控表现突出获提拔重用,5个村(社区)23名社区工作者受到市级以上表彰。
教培打造“生力军”。组织开展新任村(居)“两委”班子全员培训,打造社区营造学院,制定社工成长计划,全市社区工作者持证率达65%,居全省前列;培育本土社工督导19名,10人获评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高级社工人才实现零的突破。
聚焦民生所需,资源下沉促合力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深化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效能。
“建”好服务载体。设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十三五”期间累计改造、新建187个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增社区服务用房面积15万余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建成镇(街道)公共服务“一站式”受理平台,广泛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推动服务资源集约下沉,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孵”好社会组织。成立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打造社会组织党群服务和发展中心,构建三级社会组织孵化服务网络,镇(街道)枢纽型社会组织全覆盖,城乡社区平均拥有社区社会组织数量分别为10.1个和6.7个,5A级社会组织数量全省第一。
“干”好服务项目。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指导目录,搭建了由民政牵头、多部门联动参与的公益项目对接平台,“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2.6亿元,实施 “党建引领公益益事一起来”“慈善超市”“社会救助领头雁计划”等一批养老助残、扶贫济困公益项目,城乡社区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进一步把基层社区建设成为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园:一是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切实履行好市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将社区治理服务、社工队伍建设落实情况纳入综合考核,推动各部门人、财、物等资金资源向基层社区、向一线社工倾斜,同时加强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切实推动各相关政策的落地见效。二是更加注重关心关爱。进一步优化社工薪酬保障体系,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完善上下联动、条块协同的基层队伍培训体系,适度打破社工队伍职业发展“天花板”,畅通职业发展渠道,加大优秀典型选树力度,增强队伍的认同感和职业的吸引力。三是更加注重治理质效。总结固化疫情期间社区治理工作经验,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村(社区)减负机制和社区快速动员机制,大力开展美好和谐社区建设,着力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努力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