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坛区民政局把实现社会救助工作“城乡一体化”作为工作目标,在完善数据信息、拓展服务内容、优化宣传质效三个方面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
完善“数据链”。在每个行政村(社区)确定一名社会救助协理员,不定期对他们进行社会救助政策和实际操作培训,让他们成为政策的“宣传员”和数据的“管理员”。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动态监测力度,由镇(街道)政法和社会事业局牵头,以村(社区)“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网格员等为主体,以行政村(社区)为单元,见人见户开展全面排查,填写详细的入户调查表,对家庭人口、收入情况、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进行核实、登记,从而建立起村(社区)、镇(街道)、区三级特殊困难群体信息库,真正做到数据准、底数清、情况明。
拓展“服务链”。针对“后疫情”时代,基层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金坛区民政局主动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金坛医院对接,开展“院府合作惠民生、上海专家走基层”爱润金沙大型义诊系列活动,让优质的医疗资源走进农村、走进农家,尤其是一些出门不便的困难群众,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上海医疗专家提供的诊疗和健康咨询服务。与此同时,积极筹划困难群众的“微心愿”活动,努力实现救助内容由单一的政策性资金救助向“资金+实物+服务”的多样化救助转变。“我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参加这样的义诊活动让我走出诊室,更真切地了解到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更好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金坛医院专家团队代表林之枫对义诊活动有着这样的认识。
优化“宣传链”。元旦、春节前后,组织开展全区民政系统“三大三送”活动,即通过大走访、大排查、大调研,给特殊困难群众送政策、送温暖、送关爱。3月中旬,金坛区各镇(街道)的集场复苏后,已先后在儒林镇、朱林镇、薛埠镇等地的集场上与老百姓进行零距离的宣传、咨询、答疑十多场,服务群众3000多人,发放社会救助宣传品2万余份。“集场文化是最有烟火气的群众文化,”活动现场,朱林镇政法和社会事业局的一名工作人员感慨地说,“区民政局利用赶集场的时机,让机关工作人员下沉一线,面对面解答老百姓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政策找人’、‘服务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