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基层风采 >> 内容
法雨润童心 研学筑防线 ——“戚” 风沐雨・法护成长研学活动点亮少年法治梦
发布日期:2025-07-28    来源: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当法治的阳光透过实践的棱镜,折射出的是未成年人眼中对正义的向往与对成长的笃定。7月20日,一场浸润着巧思与温度的 “戚” 风沐雨・法护成长安全法治研学活动,常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联合新北检察院、戚墅堰街道民政办事处、戚墅堰未保站共同铺就。这场以 “沉浸式体验” 为笔、以 “法治基因” 为墨的成长之旅,为孩子们的青春画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进刑事办案区的那一刻,孩子们的脚步轻了,眼神却亮了。冰冷的器械在杨检察官的话语中变得鲜活,检察听证处的庄重、讯问室的严肃,不再是电视里的模糊影像,而是触手可及的法律具象。“原来检察官办案要经过这么多程序!” 一名小学生在参观后轻声感慨,稚嫩的声音里透着对规则的敬畏 —— 这正是未保工作“润物无声”的生动注脚,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在具象场景中落地生根。

最令人动容的,是模拟听证会上的“少年法庭”时刻。孩子们坐上检察听证席,桌上的席卡映着认真的脸庞。“我建议不公诉!这个金额虽然达到立案标准,但是双方已达成谅解。” 扮演检察官的女孩语气坚定,台下的 “听证员” 们认真记录,“人民监督员” 则频频点头。这场没有剧本的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在换位思考中触摸到司法公正的肌理,也让“权利”与“责任”二词,从课本概念变成了可感可知的行动自觉。

在“小橘灯” 青少年法治研学中心,温暖的橘色光芒与严肃的法律知识奇妙交融。法治微课堂上,李检察官用“校园欺凌如何说不”“督促监护令”等身边案例和法治微课堂,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条文拆解成孩子们能听懂的“成长攻略”;法治飞行棋的棋盘上,每一步前进都伴随着法律问答,孩子们在欢笑中把“遇到危险找警察”“不跟着陌生人走”等准则刻进心间;法治拼图则像一块块散落的“法治积木”,在孩子们手中拼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的完整图景。

未成年人保护,从来不是孤立的防线,而是社会各界共同编织的“成长安全网”。此次研学活动,正是常州市未保体系“专业化引领、社会化协同”的缩影——从市未保中心的顶层设计,到街道民政的落地执行,再到社工组织的创意实施,各方力量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轴心,将法治教育从“灌输式”变为“体验式”,让未成年人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温度,在参与中筑牢自我保护的堤坝。

当一个个少年带着法治的种子踏上归途,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当下的成长守护,更是未来法治社会的根基培育。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从来不止于“保护”二字,更在于通过多元实践,让法治精神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基因,让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能在规则的护航下,成长为有担当、明是非、守底线的时代新人!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1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