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表彰全国“敬老文明号”和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的决定》,常州市德安医院老年医学科凭借深厚的医养结合服务积淀、专业的照护能力与深厚的人文关怀,成功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成为常州市医养结合服务领域的典范。
三十载深耕:打造医养结合专业标杆
常州市德安医院老年医学科自1992年成立以来,便聚焦“医养结合”特色,专注服务因脑血管后遗症、脑梗死后遗症、糖尿病、肺心病等慢性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群体。经过三十余年深耕,科室已发展为拥有4个病区、近300张开放床位、60余名医护人员的专业团队,涵盖医疗、护理、康复、心理等多领域人才,累计为上万名老年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
作为常州市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行业龙头、江苏省医养协作联合体理事单位,医院致力于推动规范化、普及性的助老康复服务体系建设。2025年,常州市德安医院积极承担起责任,联合常州市慈善总会,共同发起了为期一年的《德安康复行,慈善护健康》助老慈善公益项目,惠及全市社区老年人达500余人次。
暖心守护:打造“无陪病房”的银发港湾
作为常州市率先推行“无陪病房”制度的科室之一,这里的护士团队不仅承担基础医疗护理职责,更主动为失能老人提供梳头、喂饭、翻身、擦浴等全方位生活照料,年均开展心理疏导超300人次,用细致服务填补“家属不在身边”的照护空白。
针对骨折卧床的王奶奶,护士小孙每日定制肢体康复计划,“咱们慢慢来”的鼓励成为老人康复的动力;每月举办的集体生日会上,101岁的陈爷爷在生日歌中感动落泪:“医护比亲人还贴心!”科室以“老人笑容”为服务核心,构建“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康复指导”三维照护体系,让每位老人在专业照护中感受家的温暖,患者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
创新服务:暖心举措连通亲情桥梁
疫情期间,常州市德安医院老年医学科曾面临“前方支援核酸采样、后方封闭管理”的双重挑战,百余位老人陷入“见不到家人”的焦虑。为缓解这一问题,科室创新推出“远程视频探视服务”。通过家属微信群每日排班连线,让80岁刘奶奶等老人通过屏幕与儿孙“云团聚”;医护人员还利用护理间隙拍摄老人日常短视频,同步病情进展,成为传递亲情的“信使”。既稳定了患者情绪,促进康复,也消解了家属的担忧,真正实现“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近年来,科室还积极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为居家老人提供伤口护理、膀胱管理、康复训练等上门服务,解决行动不便老人“看病难、护理难”的痛点,让专业照护从医院延伸至家庭。
专业引领:以技能与标准守护老年健康
2023年,科室在“常州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中包揽一、二、三等奖,医院获评“优秀组织单位”;连续开展两届医疗护理员培训,通过“理论授课+实操考核”提升陪护人员专业水平,培训合格率达100%,为行业输送高素质照护人才。
针对留置尿管给老人带来的不适与感染风险,科室创新推出“无尿管病房”管理模式:构建“评估-干预-监测”全流程体系,通过尿流动力学评估精准判断膀胱功能,配合个性化训练方案,约90%的患者1周内恢复自主排尿,极大提升生活质量。此外,科室还打造吞咽标准化示范病区,联合康复医师、营养师、专科护士组建多学科团队,为脑卒中、帕金森患者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建立出院随访机制,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从1992年的探索起步,到如今成为全国“敬老文明号”,常州市德安医院老年医学科用三十年坚守,书写了医养结合的“常州答卷”。未来,医院将继续以专业为基、以温情为翼,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贡献“德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