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仓桥建东粮仓也是常州古老的石桥之一,有文献记载,最早修建于明成化年间,这么说来,和面的政成桥修造基本在同一个时间段。20世纪60年代,它还存在于古老运河常州东段,为高耸的单孔石拱桥,那地方叫半月岛,过去此地是古代常州的东粮仓,因此该桥以东仓得名。桥的北堍为现在的东坡公园。东仓桥长大约30米左右,桥孔跨度10米上下,整座桥,都用尺寸相当的麻条石累筑而成,由于做工精良,工艺考究,非常坚固耐用,以至于从明代中期到当代数百年之间屹立不倒,并且一直担当着重要的南北交通功能。
东仓桥两边,曾经商铺云集,成为繁华的商业街区,北岸罗列有饭菜馆、南北货店、烟酒店、小旅馆等,南岸则铺排着杂货店、小吃店、肉墩头和小菜摊,大大方便了两岸居民的来往、购物,也方便了南边乡从农村到城里来赶集的挑脚夫,促使城乡货物互易形成常态性的规模。据居住东仓桥周围的老常州回忆,1966年汛期的时候,也就是中秋的一天,由于连日遭受洪水的冲击,东仓桥终于不堪肆虐,桥顶上豁然开了个大口子,承重其上的条石由于坍塌而纷纷掉落于急流之下,有一些则横亘在桥侧、桥下坡,许多路人站在那里难过地发呆、发蒙,却毫无回天之力,只得眼睁睁看着这座承载着无数人情感的古老石桥慢慢坍塌。由于东仓桥谢幕消失,在两岸距离一公里左右的范围内,特别是东风印染厂和国棉三厂的工人,每天上班只能通过渡口摆渡,须绕来绕去,非常不便。后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在东仓桥东300米处,修建了一座大桥,于1968年4月建成,为三孔钢筋混凝土双拱样式,起名为朝阳桥。
随着后来运河拓宽改造,该桥显得面狭窄、跨度小,不能适应繁忙的运河运输之需,于是到1990年再由常州市政府和江苏省交通厅联合投资,对朝阳桥进行扩大修建,使得桥面宽度由原来的9米变为30米,一下子扩大了三倍之多,桥长也由原来的70米,扩长到100多米,把简单的拱桥变成了垂跨立交桥,一头穿越延陵东路,伸展到三角场,南头则延伸到劳动路交叉口,直接通到城南的丽华路。
几百年变迁,东仓桥在人们印象中逐渐淡出,更多人只知有朝阳桥,不知有东仓桥,而东仓桥畔的粮库,一直使用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粮库彻底消失,被成片的住宅楼盘取而代之,这个老地名也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连同东仓古石桥一起被遗忘。